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实习生 张晓文 策划整理
编者按: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,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(幼儿园)教师,发起 “照亮我的那本书”主题征集活动,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,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,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。(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:qlwbyddx@126.com。)
文|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教师 崔正全
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兼班主任,日常工作中,我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,更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。近期阅读了姜振林的《心桥》,这本书犹如一场及时雨,滋润了我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探索之路,为我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的依据,让我深刻认识到在高中教育阶段,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同等重要,不可偏废。
《心桥》点醒我:心理健康是育人之基
《心桥》围绕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开,强调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书中指出,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、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,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、人际交往、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挑战,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。班主任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学生的成绩,更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,成为他们心灵的守护者。
在高中班级管理中,班主任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首位,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的基础。书中通过大量真实案例,展示了如何通过耐心倾听、真诚沟通、尊重理解等方式,打开学生的心扉,让他们愿意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。这使我意识到,在日常与学生的交流中,我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,以平等、包容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,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,这样才能搭建起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之桥。
直面三重挑战:学业高压、人际困局、青春迷惘
在高中校园里,学生们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。从学业方面来看,高考的竞争压力使得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学习负担,频繁的考试、繁重的作业,让许多学生不堪重负。在我所带的班级中,不少学生为了提高成绩,常常熬夜学习,长期处于紧张、焦虑的状态。
在人际交往方面,高中生渴望融入集体,得到同伴的认可,但由于性格差异、沟通不畅等原因,部分学生在处理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时会遇到困难。比如,有的学生性格内向,不善于表达自己,在集体活动中总是显得格格不入,久而久之,产生了孤独感和自卑感。
自我认知也是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。随着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发展,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、人生目标等问题,但由于阅历有限,往往会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。有些学生对自己期望过高,一旦在学习或生活中遭遇挫折,就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,情绪低落。
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,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,还可能对他们的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。
我的“心桥”实践:倾听心声、解压班会、家校共育
基于《心桥》的理念,我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。
首先,我注重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,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。比如,有一位学生原本性格开朗,成绩也不错,但近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,上课时常走神,学习成绩也有所下滑。通过观察,我意识到他可能遇到了困扰,于是主动找他谈心。起初,他有些抵触,但我并没有放弃,耐心地倾听他的想法,逐渐赢得了他的信任。原来,他因为和父母在职业方向发展上产生了分歧,内心十分纠结和苦恼。了解情况后,我一方面与他一起分析他的兴趣爱好和优势学科,帮助他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;另一方面,积极与他的父母沟通,让他们了解孩子的想法,最终双方达成了共识,这位学生也重新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和活力。
其次,我会定期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,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活动中。在班会课上,通过播放相关视频、分享案例、组织讨论等方式,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。例如,在一次以“应对考试压力”为主题的班会上,我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在考试前的紧张情绪和应对经验,然后一起讨论如何调整心态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、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等。通过这样的交流和互动,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应对压力的技巧,还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和支持,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。
此外,我还建立了与家长的密切沟通机制,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。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,家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我会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,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心理状态,同时也关注学生在家中的表现。如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,及时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方案。有一位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,与父母产生了激烈的冲突,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。得知情况后,我与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,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,增加与孩子的陪伴和互动时间,同时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合理规划上网时间。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,这位学生逐渐摆脱了网络游戏的困扰,重新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。
步履不停:以心守护青春,共筑成长之桥
通过阅读《心桥》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,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耐心、爱心和责任心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动。每当看到学生们在我的帮助下走出心理困境,找回自信和快乐,我都深感自己的工作是如此的有意义。
展望未来,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,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疏导能力,把《心桥》中的理念更好地贯彻到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。同时,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,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、和谐的环境。让我们用爱和智慧搭建起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之桥,陪伴他们度过高中这段美好的时光,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。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